共建新时代“好房子”

发布时间:2025-07-25

住房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建设“好房子”强调从高度、温度、湿度、净度、亮度等各个维度来提升居住体验。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以绿色低碳的方式提升居住品质?本报特别邀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倪江波,共同探讨新时代“好房子”的建设之道。


建设绿色建筑推进绿色低碳节能


中国建设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从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三个方面来抓好落实。在绿色低碳节能方面,如何落实这些举措?


倪江波:“好房子”的标准是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其中,“绿色”聚焦从绿色、低碳、节能方面发力。而高度、温度、湿度、净度等“好房子”性能要求,对应“舒适”维度的标准。这些是老百姓可感知、提升获得感的关键,也是我们推进工作的重点。


从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的“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三方面来看,我认为推进路径应该如下:


在“抓项目”上,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受住房城乡建设部委托开展“绿色低碳四好案例”工作,经过广泛征集、专家评审,将推出示范案例,以项目实践引领“好房子”建设。同时,推进高水平绿色节能降碳工程示范,依据国家标准,制定了近零能耗建筑评价标准、零碳建筑测评标准、绿色建筑预评价标准,并配套相关管理办法。目前,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建筑测评面积已超900万平方米,部分地区将其纳入北方清洁取暖等政策优惠范畴,通过规模化项目推动政策目标的实现。


在“立标准”上,协会在国家相应标准基础上,为上述测评制度制定配套评价标准,根据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同时,编制了建筑产品碳足迹、碳减排、建筑围护结构、用能设备等相关标准。通过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及团体标准深化,细化和补充国家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在“强科技”上,“双碳”时期的建筑节能与传统模式差异显著。一方面,节能要求更高,对建筑的围护结构门窗的节能保温要求更高;另一方面,用能结构和用能方式发生变化,建筑从过去的“用能者”转变为“可再生能源载体”(如屋顶光伏等)。为实现可再生能源最大化应用,需配套储能、微电网、区域能源站等技术,推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耦合应用。此外,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热冬冷地区的采暖需求,也需要新的能源、新的技术来支撑。


中国建设报:绿色建筑的定义是什么?请您谈谈具体的评估标准有哪些?


倪江波:绿色建筑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这也与“好房子”的要求高度契合。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编制的《绿色建筑符合性评估标准》团体标准,是在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和落地,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符合性评估工作。


在标准应用层面,协会正依据标准来推进工作,例如绿色建筑的设计标识已按规定取消,因为设计的落实是从竣工、运行角度去做评价。从行业协会角度出发,结合在超低能耗、低碳建筑领域的成熟测评经验,在各方提议下,制定了绿色建筑预评价,其效力等同于符合性评估中的设计标识。


为确保评测质量,我们选择得到市场监管部门认可、具备CNAS(实验室认可)或CMA(中国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流程上,测评机构完成测评并提交结果后,我们会另行委托一家测评机构进行“背靠背”复核,确保高质量测评结果。这一制度已获多地认可,成为政策优惠、财政补贴的重要依据。


“好房子”建设提升居住舒适度


中国建设报:5月起施行的《住宅项目规范》明确,新建住宅建筑层高不低于3米。这一标准对百姓居住体验有何改善?


倪江波:国家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与全面绿色转型,要求城乡建设及建筑领域同步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绿色作为发展的底色,需与行业业务深度融合,成为新时期绿色低碳转型大背景下行业形态的核心特征。这种转型体现在建筑领域,便是对“好房子”的舒适化要求。相关绿色建筑标准、建筑节能标准及建筑低碳标准中,均包含对舒适性的明确规定。


“好房子”的概念不仅限于良好的功能与合理的空间布局,更须具备优良的性能,即“好功能”与“好性能”的统一。


关于“好性能”,“高度、温度、湿度、净度、亮度”等作为舒适性能的基本要求。其中,《住宅项目规范》对新时期住宅高度作出明确要求,空间的增大,能显著提升居住舒适度,避免压抑感。但空间体积的增加可能导致现有建筑能耗上升,对此,需通过落实更高水平的节能降碳标准(如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来解决,实现空间扩大与能耗下降的双赢。


温度与湿度,这是建筑节能标准的基本规定,明确了夏季、冬季室内空间的温度及湿度范围,是保障人体热舒适度的基础要求。


净度作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符合性评估标准的核心要求,需满足空气质量相关指标。例如,住宅主要空间新风量需达每人每小时30立方米;绿色建筑标准则对氨、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的含量设定了明确限值。这些要求的落地,需依赖绿色建材的推广、检测技术的进步及现场管理的科学化。


采光度是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重要考量因素,要强调自然采光,通过优化门窗设计、采用光导管等技术减少人工照明,兼顾节能与舒适。


综上所述,新时期“好房子”的舒适性指标,需在绿色低碳转型的框架下统筹推进,这些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量化指标,既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居住获得感的关键所在。


中国建设报:有哪些科学技术措施可以把建筑能耗降下来?


倪江波:建筑能耗中,采暖和空调制冷方面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1/4甚至更多,降低这部分能耗主要依靠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性能,包括墙、门窗、屋顶地面等,户与户之间的分户墙、楼板也需采取隔热措施。


当前,《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已提高了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要达到节能率75%,南方为65%,公共建筑节能为72%,到2030年还将进一步提升。同时,超低能耗、零碳、低碳建筑的规模化发展,对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也在创新相关技术手段,让建筑能耗更好地实现不增反降。


中国建设报:净度、亮度、温度等都有指标规范,有哪些新技术或新措施能对这些“度”进行更精确的调控和提升?


倪江波:以净度(空气质量)为例,一方面要通过绿色建材来推动,另一方面需要加大房间新风量,可以采用新风一体机来解决。


亮度则依赖门窗技术创新(玻璃的透光性、太阳得热系数、遮阳系数等),这些技术已有一定基础且在不断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发达,只要有合适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环境,技术发展不成问题。


国家正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通过政策法律法规调整市场环境,引导绿色建筑消费、推广绿色建材、提高建筑寿命(如大开间建筑技术便于改造)等。


新工艺与新产品破解难点问题


中国建设报:渗漏和开裂一直是人们头疼和关心的问题,有哪些新工艺、新产品可以解决这方面问题?


倪江波:渗漏和开裂是“好房子”里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建筑节能领域中,外保温材料年限长易开裂,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空鼓甚至脱落,高层住宅尤其需要重视。第一,要保证施工质量。第二,要及时发现。当前无人机遥感等技术可及时发现开裂、空鼓,便于维修。


未来,要针对建筑特点,研发使用寿命长、更绿色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例如免拆模保温材料(防火等级达A级、强度高)、夹心保温等技术已在推广,需加快应用。


中国建设报:目前有哪些技术和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建筑隔声领域?《住宅项目规范》发布后,为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带来哪些变化?


倪江波:隔声是“好房子”舒适性的重要组成,《住宅项目规范》提高了隔声要求,这与节能降碳息息相关。


节能需要楼上楼下间进行保温隔热处理,其保温材料本身可兼顾隔声功能,同时也可与装配式建造方式统筹考虑。


当前,隔声技术较为成熟,如在楼板基底加聚苯板或聚氨酯板等保温材料,用改性橡胶垫支撑柱,再做保护层,可有效降低撞击声;隔声涂料也在推广发展。新标准提升了隔声要求,将推动技术创新更活跃,材料和设计要求更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也会引领协会会员单位加强技术创新。


中国建设报: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面临哪些难点?如何改进?


倪江波:从绿色低碳节能角度,需依据建筑绿色化改造标准,重点解决围护结构保温差、门窗气密性不足等问题。


首先是结构。老房子普遍空间小、结构老化,采取装配式技术进行加固,同时通过数字化设计优化室内布局。


其次是管线。老房管线多埋于墙体内,管线老化需要置换,可换成铜管、聚丙烯等材料。


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如北方地区侧重保温改造,南方地区加强隔热处理。


中国建设报:全屋智能的核心技术是什么?能带来哪些应用场景?


倪江波:全屋智能的核心技术包括短距离无线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这些技术可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联动,且与绿色低碳深度融合。


在应用场景方面,通过智能调控灯光亮度、遮阳窗帘,减少人工照明与空调能耗等。这些场景既提升居住便捷性,又推动用能绿色化。


从绿色建材到低碳建筑,每一项创新都在为老百姓创造更舒适更健康的居住环境。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推动,相信“好房子”会成为更多家庭的标配,越来越多的人居住得更安心、更舒心、更放心。



该文章来源于钢构宝APP,请下载钢构宝APP,客服4001392998/四零零--一三九--二九九八 https://www.zwggb.com

【免责声明】本文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或出处不详。转载此文或图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邮箱地址:ganggoubao@zwggb.com

继续阅读相关文章

济南市发改委:关于全面推广工程建设项目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通知

济南市发改委:关于全面推广工程建设项目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通知

2025-07-26
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等9部门关于全面推广工程建设项目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工作的通知 济发改公管〔2025〕207号 各区县(功能区)发展改革部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生态环境部门...
赣州市城市住房服务中心: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

赣州市城市住房服务中心: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工作的通知

2025-07-26
各县(市、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各相关单位: 为全面对标深圳市规则规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招标投标工作,优化工程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福州市住建局:关于进一步优化福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项目备案材料有关事项的通知

福州市住建局:关于进一步优化福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项目备案材料有关事项的通知

2025-07-26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我市依法必须招标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项目备案材料(以下简称“备案材料”)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等三个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等三个合同示范文本(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2025-07-26
为规范市场主体合同行为,促进建筑市场公平,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合同(示范文本)》(GF-2003-0213)、...
水利部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监理资质有效期届满处理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变更申请审核有关事项的

水利部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监理资质有效期届满处理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变更申请审核有关事项的

2025-07-26
为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22〕2号),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规范监理市场秩序,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以及原环...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管理手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V1.0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管理手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V1.0

2025-07-25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限额以下小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强化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指导参建单位和个人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化、标准化开展安全文明施工...
共建新时代“好房子”

共建新时代“好房子”

2025-07-25
住房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建设“好房子”强调从高度、温度、湿度、净度、亮度等各个维度来提升居住体验。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以绿色低碳的方式提升居住品质?本报特别邀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倪江波...
月球上修路盖房子,可以就地取材?

月球上修路盖房子,可以就地取材?

2025-07-25
未来,在月球上不仅可以盖房子,还不用从地球上运建材。人类长期留驻月球,饮用水也不需要地球“发货”、飞船“快递”……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深空探测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信心满满地说,未来,这些活动有望从月球就地取材。 先看盖房子...